25 Fall CS PhD 申请历险记(终章:上岸!)
硕士期间在知识的迷宫里跌跌撞撞,终于摸到了一个感兴趣方向的门把手——博弈论!希望博士生涯能让我把这扇门踹开,进去好好深耕(或者被它绊倒)。
我的兴趣点 & 学术背景
核心兴奋区:一切带点“斗智斗勇”味儿的课题!具体来说,沉迷于:
- 算法博弈论 (Algorithmic Game Theory): 这里是智者的战场!
- 机制设计 (Mechanism Design): 如何设计规则让大家“乖乖”说实话还达到目标?拍卖 (Auction) 是其中经典玩法。
- 博弈的代价: 当大家只顾自己 (无政府状态 Price of Anarchy) 或者追求稳定 (Price of Stability) 时,社会要付出多少“智商税”?
- 均衡计算 (Computation of Equilibrium): 在复杂的博弈里,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,堪比大海捞针(计算版)。
- 计算社会选择 (Computational Social Choice): 用算法解决“众口难调”的千古难题!
- 投票 (Voting):怎么投才公平又合理?算法说了算!
- 匹配 (Matching):如何把人和岗位/学校/对象(?)匹配得大家都满意?
- 公平分配 (Fair Division):一块蛋糕,怎么分才没人觉得亏?算法来切!
- 交叉领域诱惑: 沾点理论计算机 TCS 或者 AI 的课题,我也可!
☠️ 致命短板: 读了两年“快进快出”的授课制水硕,学术简历干净得像刚出生的婴儿——零论文发表。在 PhD 申请的修罗场里,这基本等于举着“萌新求虐”的牌子。
期望与现实:我的佛系(?)申请策略
主攻:欧陆 🇪🇺!还要精准狙击🔫,只投那些研究方向和我电波对得上的岗位。
结果预判 & 应对方案:
- Best Case Scenario (上岸!):赶紧收拾行李去实验室搬砖。
- Plan B (25 Fall 全聚德):坦然接受最多一年的 Gap Year。干啥?攒经验、刷技能、或者…躺平思考人生?
- Plan C (Gap 一年也凉凉):挥泪告别学术圈幻想,麻溜儿投身码农大军,为 GDP 做贡献去也!
❓ 灵魂拷问:为啥不冲美帝 🇺🇸?
问得好!美帝的学校和资源当然是金字塔尖。BUT 作为一个没有 Pub 的“素人”,申上的概率大概比我在拉斯维加斯一夜暴富还低。更别提那些烦人的标化考试(雅思、托福、GRE…),想想就头大!懒癌发作,果断放弃。欧洲,我来了!(主要是懒…)
海投大作战!一场充满惊喜(吓)的旅程
25 Fall - 母校情深 🇩🇰
职位:PhD in “Online an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Game Theory”
故事:系里新来了位AP,刚拿到热乎的Funding!这等近水楼台的机会,岂能不投?简历发过去几周,石沉大海。俺决定主动出击,直接杀到他办公室门口“偶遇”。结果?教授一脸歉意:“啊,同学,非常抱歉,Offer 已经发出去了…”
连面试的入场券都没摸到!😭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(本校版)。
25 Fall - TU Wien 🇦🇹 - 维也纳的叹息
职位:PhD in “Structural and Algorithmic Aspects of Preference-based Problems in Social Choice”
故事:提前一年套磁!老师很要了我的硕士论文。面试时,更是让我对着论文 Pre 了半小时,感觉稳了?Too young too simple, sometimes naïve!
最终收到一封优雅的拒信:“研究方向不太匹配哦~”。好吧,维也纳的咖啡虽香,终究与我无缘。
25 Fall - University of Essex 🇬🇧 - 金钱壁垒
职位:PhD in “Blockchain Incentives: Consensus and Fairness”
故事:导师是新AP,和我硕导是老铁(查了下 Pub,合作论文十几篇!)。题目也超酷,区块链+博弈论!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…直到谈到钱:“很抱歉,国际学生拿不到全奖哦。”囊中羞涩,只能含泪说拜拜。再酷的研究,也敌不过现实的英镑。💷
25 Fall -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🇳🇱 - 脆拒体验卡
职位:PhD in Algorithmic Game Theory
故事:看到是新AP的职位,感觉机会++。结果?简历关都没过!拒信来得比荷兰的雨还快、还干脆。阿姆斯特丹的运河,还没见到就沉船了。
25 Fall - 意大利“神秘”研究所 🇮🇹 - 逆袭剧本!
职位:PhD in Computer Science
详情:四年制。第一年要上贼多课!必修包括算法基础、形式化方法,甚至还有软件工程基础(说好的纯理论呢?摔!)。之后选方向深入几门课,接着就是跟导师搞研究。
匹配度:所里有位导师方向完美契合,而且!他和我硕导是紧密的学术好基友。估计我硕导在推荐信里把我吹成了“天选之子”。
槽点:薪资…一个月税后不到1300欧!在意大利!这意味着披萨自由可能都要精打细算。🍕
戏剧性:这么个“钱少课多”的地方,居然吸引了四百多勇士投递!所里海选了40+人面试,最终只录 12 个。我的面试?堪称史上最短!七八分钟,教授问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,就微笑着说:“Grazie, arrivederci!” (谢谢,再见!)。两天后,录取名单公布!我的名字赫然在列!🎉 看来硕导的“强推光环”照亮了亚平宁半岛!行吧,勒紧裤腰带,去意大利研究(并品尝)算法博弈论了!
25 Fall - IDSIA 🇨🇭 - 石沉卢加诺湖
Istituto Dalle Molle di Studi sull’Intelligenza Artificiale aka Dalle Molle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
职位:PhD in “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for Clustering and Network Design”
故事:在邮件列表里偶然刷到的职位,看描述和我硕士论文有点亲戚关系,就顺手投了。研究所位于瑞士意大利语区,导师是意大利人。结果?简历关都没过。美丽的卢加诺湖,连个水花都没为我溅起。
25 Fall -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formatics 🇩🇪 - 巨佬云集,萌新退散
职位:PhD in Computer Science (统一申请,选意向导师)
故事:马普所!理论计算机的圣地之一!抱着“买彩票”的心态投了。竞争?据说惨烈到能闻到硝烟味。不出所料,初筛都没过。能被马普拒一次,简历也算镀了层… 嗯,悲壮的铜?
25 Fall - RWTH Aachen University 🇩🇪 - 四十里挑一的残酷
职位:PhD in “Algorithms, Optimization, and Game Theory”
故事:亚琛工大,德国顶尖 Technische Universität!信心满满投递。等来了一封标准德式严谨拒信:“我们收到了超过40份优秀申请,很遗憾,您未能进入面试环节。” (Zu schade!) 嗯,连面试的“分母”都没当上。
25 Fall - TU Eindhoven 🇳🇱 - 杳无音信
职位:PhD in Computational Social Choice
故事:LinkedIn 上刷到的职位,新 AP(德国人)招人。投了。然后…就没有然后了。没有面试,没有拒信,仿佛我的申请掉进了荷兰奶酪的孔洞里。🧀
默认:优雅的凉凉。
25 Fall - KTH 🇸🇪 - 硕导推荐也失灵
职位:PhD in “Machine Learning with focus on Explainable Clustering”
故事:硕导好心推荐的职位。然并卵,简历关直接折戟。斯德哥尔摩的雪,还没看到就心凉了。❄️
25 Fall - IST Austria 🇦🇹 - 实习也内卷
职位:Internship in Computer Science (类似 RA)
故事:投得很早,想着曲线救国。结果?石沉大海,连个“已读”回执都没有。IST Austria 的池塘,看来也深不见底。
终章:上岸!以及…一点小感慨
兜兜转转,起起落落,最终被意大利那家“钱少课多”但方向匹配的神秘研究所捞上了岸!🎉 虽然钱包会瘪,但精神(理论上)会富足。
回顾这场申请马拉松,最大的感受就是**卷!卷得飞起!**一个欧洲不知名研究所的岗位,四百多人抢十几个名额;没 Paper 在顶尖机构连简历关都难过;本校近水楼台也能瞬间翻船…
俺不禁感慨:**博士申请都卷成这样了,以后真要在学术圈里“混”,岂不是要卷成意大利面?**🍝 前路漫漫,道阻且长。但无论如何,新的冒险要开始了!带着对博弈论的热爱(和对意大利披萨的向往),准备出发!
(全文完)